第二天前往雪梨歌劇院
昨天在另一面來欣賞它
今天終於可以近距離的欣賞

經過雪梨港灣大橋


較近距離的港灣大橋






雪梨歌劇院
位於澳洲雪梨,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,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,已成為雪梨市的標誌性建築。該歌劇院1973年正式落成,2007年6月2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,該劇院設計者為丹麥設計師約恩·烏松(Jørn Utzon)。雪梨歌劇院坐落在雪梨港的便利朗角(Bennelong Point),其特有的帆造型,加上雪梨港灣大橋,與周圍景物相映成趣。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遊客前來觀賞這座建築  


以港灣大橋為背景的歌劇院






更近距離的歌劇院
歌劇院的屋頂覆蓋了多達1,056,006由瑞士的"Höganäs"製造的光滑的白色有人字紋路的瓷磚,從遠處看這些「殼」顯得非常潔白。除了它們的自動清洗的性質,這些瓷磚仍然會受到定期維護和更換。




在歌劇院上看港灣大橋
似乎在視覺上錯覺又近了點???


外面的迴廊掛著許多要上演的戲碼


歌劇院的其中一個入口


旅行社安排導覽人員幫我們做介紹
所以可以到歌劇院的內部參觀
但不是每個地方都可以拍照的...

我們參觀最大的音樂廳
雪梨歌劇院主要由兩個主廳、一些小型劇院、演出廳以及其他附屬設施組成。兩個大廳均位於比較大的帆型結構內,小演出廳則位於底部的基座內。其中最大的主廳是音樂廳,可容納大約2500人。設計的初衷是把這裡建造成為歌劇院,後來設計改動了,甚至已經完工的歌劇舞台被推倒重建。音樂廳內有一個大風琴,是由羅納德·沙普(Ronald Sharp)於1969年至1979年製造的。它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大的機械木鏈桿風琴,由10,500根風管組成。主廳中較小的一個才是歌劇院。由於當初是將較大的主廳設計為歌劇院,小廳被認為不太適合做大型的歌劇演出,舞台相對較小而且給樂隊的空間也不便於大型樂隊演奏。曾因改造擴建而耗時多年。 


內部結構
是一個設計新穎的表現主義建築,它有一系列被稱為'殼'的大型預製混凝土構件,每一個構建都取自擁有相同半徑的半球體,他們構成了劇院的屋頂。這座建築物佔地1.8公頃,長183米,寬120米。它由588個沉降於海平面以下25米的混凝土墩支撐。





還有現場轉播目前音樂廳中的狀況
參觀當天剛好有樂團在調音


另外一處表演的地方
採用許多採光的設計
使得空間相當明亮









近距離的雪梨歌劇院
真的很美
讓你無法用言語形容的美
且非常壯觀
一定...
一定要親眼瞧瞧才可以啦~~~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Sydney Opera House 官方網站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salike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